2007年12月29日星期六

写在2007的最后一天

直到提笔前,我才刚刚意识到,2007年马上就这么过去了。回想起来,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但有件事,或许会让自己后悔一生——放弃香港读书的机会,我不知道这么说是否准确,虽然可以再申请一次,却是不再有那个勇气与激情了。依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甚至是厌恶着,可又鼓不起勇气迈出摆脱这份工作的第一步,必须承认我自己是个胆小鬼。
希望,明年不再写下相同的文字,不再走和今年一样的路。永别2007!

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三分靠分析,七分靠操作—谈谈风险管理的心理因素

三分靠分析,七分靠操作—谈谈风险管理的心理因素
作者: 11-16 16:45 来源: 纸黄金网

正确分析只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成功的投资不但需要正确的市场分析,而且需要科学的风险管理。正确的心理控制。这三者之间心理控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风险管理,再其次才是分析技能。但是对99%以上的投资人来说,他们以为分析是最重要的,而根本不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心理控制的极端重要性。而在分析方面,他们又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判断进场点上,而不知道判断出场点是比判断进场点更重要,也是更难的一个操作技巧。

那么,分析和操作的关系是如何一个关系呢!打个比方说,在分析方面,对整个市场的趋势判断,俗称方向对了。但,如果操作技巧不科学,不理性,同样可能是高点进低点出,而如果操作技巧是科学的,那么,整个盈利状况将大为改观。市场分析是操作的前提。从正确的市场分析出发,才能建立起具有科学的交易系统;理性的操作是把正确的分析发挥最大效果的一个过程。而心理控制则是这两者的基础和纽带。一个人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即便有了正确的分析,也可能因为心理因素的不完善从而直接影响操作的科学性,这样就使最后的赢利结果不是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投资市场不同于社会生活的任何其他方面。当人们从事任何其他社会职业时,人性的弱点往往还可以用某种方法掩饰起来,但是在投资市场上,每个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点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是根本无法遮掩的。所谓公开竞价,其实就是公开展示人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心理因素里面的四个方面:懒、愿、贪、怕。

一.“懒”。主要表现为不劳而获的心态。虽然人人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想获得免费的午餐。于是他们就不能从心里真正准确地回答下述问题:

1、黄金、外汇、期货、股票等等投资是一项事业还是一种赌博。多数人是把它看成一种赌博。但是多数人绝不会在嘴上承认这一点。那么我们再问:

2、如果你把黄金、外汇、期货、股票等等投资看成是一项事业,那么你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作为投资的准备工作?如果一个人想当一个数学家、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师或医生、律师等等,他们第一要做的事,一定是去上学以获取最必要的基础知识。黄金、外汇、期货、股票等等投资比上面各项专业难度更高,因为潜在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又有多少人付出了比做其他那些专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投资市场的学问?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投资品种,做好功课,学习知识是前提。

3、大多数人总是想从朋友处、证券商、交易商处或其他各种渠道打听所谓内部消息,或者十分注意报纸的所谓新闻。如果我们问,这市场上的大多数信息都是免费的,而免费的信息往往都是不值钱的。况且,市场上的任何信息都是有目的的,你对此又怎么看?很多投资者热衷于打听相互对市场的看法,看到什么就人云亦云,而不去仔细的分析。如果我们说打听别人的看法有百害而无一利。你信不信?比如市场是很多评论,有专业的专业的咨询服务商的评论,还有一些交易平台提供的提供的。一般来说咨询服务商提供的评论比较客观,因为这个是他们的盈利来源,而交易平台提供的就好坏不一了。交易商的评论只是附带的,不会增加他们的盈利点。特别现在我们国家这个市场还刚刚开始,甚至有些不合法的交易商也在提供市场评论。我们知道交易商的利润来源是交易量,所以他们会鼓励投资者在一些风险较大的行情介入,投资者操作越多,交易商的利润就越大。但投资市场是风险莫测的,操作越多,错误也就越多。而且这种短线的投机机会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把握。

总之,不劳而获的心态有多种,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从市场上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即使短暂时间得到,也极有可能以后要在其他地方付出。

二.“愿”,就是一厢情愿的心态。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

1、寻求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投资人从自己的利害得失出发,往往对市场走势有一种主观上的期盼,因而特别愿意得到对自己有利的小道消息。实际上,经验丰富的投资家都知道,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所谓“新闻、消息”都是为了某个特别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散布出来的。一厢情愿的心态之所以是失败者的心态,就在于它是着眼于眼前的事物,而市场永远是只关心未来的。投资人对市场的观察如果不能客观,便已经输了先手

2、输了不认赔,还要加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得了绝症之后,便很容易上一些江湖骗子的当。相信什么祖传秘方或者什么特异功能。不少投资人在明知道已经错了以后还不愿认错,而是在所谓“套牢”的借口下苦苦期盼。这些人犯的错误就是不尊重市场。当一个人输了的时候,就是市场明确告诉你犯了错误的时候。市场是客观的,对抗市场是决不会有好下场的。尊重市场是一个投资人必须要意识到的。

3、人的本性有一种倾向。只愿意相信自己潜意识中愿意相信的事,而不是真实的事。只愿意听到自己潜意识中感到舒服的话,而不是真实的话。有经验的投资家都知道,一个成功的投资决策往往是决策时内心感到很不舒服的决策。投资决策过程经常就是一个选择过程。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总有一个让你最难受的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方案往往事后证明是最成功的方案。

三 .“贪”,表现是很明显的。人人都知道贪不是好事,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戒不了贪欲。

1、在目前国内纸黄金市场上,由于交易规则的限制,全部是实盘,也就是说用一分钱买一分货,因些这种规则本身对投资人的贪欲是一种外在的限制。但在保证金或者期货市场上,由于是杠杆制度,投资人可以用一分钱买到十分货甚至二十分货,因此这个贪欲就无形中放大了。绝大多数投资人在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失败的首要原因,往往是下手过重,他们往往存在一夜暴富的心理。在这种巨大利润的遣使下,他们会忽略相对应的巨大风险的一面,铤而走险。要有正确的风险管理,前提是戒贪。但戒贪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2、贪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赚小钱赔大钱”的现象。大多数投资人由于贪欲遣使,当赚了钱时觉得账面上的数字不如落袋为安,急于获利了结。而当赔了钱时又死不认帐,企图扳回平手而导致越输越大。有经验的投资家都知道在输的时候戒贪难,而在赢的时候戒贪更是难上加难。有人甚至认为在赢的时候不能戒除贪欲获得巨大成功的最后障碍。

3、投资人由贪欲控制,往往患有一种华尔街称之为“市场症”的病症。那就是操作欲望极强。恨不得天天有操作机会,甚至想一天做几次。如果哪天甚至更短时间不去看盘,就会觉得坐立不安,茶不思饭不想。这种贪欲的表现在初级投资人中十分普遍。这种观念是严重错误的,从投资领域的历史经验来看,频繁的短线操作是风险很大的行情,做中长线的投资者赚钱的机率大些。而且目前国内银行的点差较高,更加限制了短线的操作空间。

4、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做空,目前国内银行开发的纸黄金市场只能做多,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U-T+D是可以做空的。一些投资者希望银行也开发做空机制,希望在市场中多空来会操作。这种观念也不一定是对的。在国外就一些成功的投资者,他们只做单边市场,比如在牛市行情的时候只做多,熊市行情中只做空,而不去考虑短线或近中线的调整行情。这个也符合顺势操作的原则。

四.“怕”,是指大多数普通投资人的“怕”。其实,经验丰富的投资家也有 “怕”,只是他们的“怕”和普通投资人正好相反。投资家“怕”市场,但不怕自己。他们对市场十分“敬畏”,但对自己却十分自信。普通投资者正好相反。普通投资者对市场毫无畏惧,因此往往在最高点买进,而在最低点卖出。但是他们也有怕,那就是怕自己。在市场一涨再涨达到接近最高点时,他们怕自己误了班车而不怕市场已经十分脆弱。所以总是在高位套牢,而且是重仓。而在市场一跌再跌接近最低点时,他们怕世界末日到来而急于抽身逃跑。所以,成功的投资家的贪和怕,只不过和普通投资人正好相反。投资家是在普通投资者贪的时候怕,而在普通投资者怕的时候贪。普通投资者的“怕”还表现在投资决策时既犹豫不决,又容易冲动。这是同一弱点的不同表现。这就是说,普通投资者的“怕”是非常容易相互感染的,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群体性。当人们的情绪相互感染时,理智便不复存在。

上面所说的“懒、愿、贪、怕”,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是人性的表现,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们的表现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成功的投资家是能够成功地把它们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不使其影响理智的思维。

道理虽然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之难。因为它要求一个人能脱胎换骨地改造自己。就好像社会上流行的戒烟、减肥,其实方法都不复杂,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呢?

所以,一句话,要想战胜对手,就要先战胜自己。不能战胜自我的人,是决不可能在投资市场最后成功的。最后送给广大投资者一句话:三分靠分析,七分靠操作。

2007年8月10日星期五

不满现状又如何?zz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老子为什么西出函谷?乔达摩。悉达多为什么抛弃王子之尊外出流浪?毛泽东为什么要离开韶山冲那数十亩肥沃的水田?

  显然,他们都对现状不满意!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某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短短一天时间吸引了10135人参与。

  调查发现,82.7%的人对自己的现状不尽满意,明确表示“很满意”的仅占1.2%。(《中国青年报》8月8日报道)

  其实,既然连孔子、老子、佛祖、毛泽东这样的人物当初都是“不满意现状派”,我们又为什么不可以?既然正是这种不满意,使得这些伟大的人物到处寻找可以令自己满意的伟大理想,从而成就了一番伟大业绩,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因为对现状的不满意而更加富有创造力、追求力,从而获得一种更加丰满的人生?

  调查还显示,人们在生活中最没法将就的前两大项是,职业前景不光明(51.5%)、工资收入不理想(51.2%)。对此,有专家表示担忧:挥别“铁饭碗”,人们在空前自由的职业流动中不断找寻人生的价值和方向,但同时,也要相应承担风险和成本,比如诚信危机,比如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损失,比如流动成本。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专家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对工作不满意、对工资不满意,就果断地离开,这不是破坏诚信,恰恰是真正的诚信啊。难道说,要我们把不满意埋在肚子里,口里只能对单位和领导歌功颂德,这就是诚信吗?难道委屈自己去将就别人,将就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并不满意的工资,这就是诚信吗?真正的诚信,恰恰表现在我们不愿意自欺欺人,我们来得真诚,去得洒脱!“不满意现状”和“扎实肯干”并不矛盾,因为当我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我们才能真正的“爱岗敬业”!对于单位来说,辞掉一个口是心非的员工,这绝非损失,而是万幸,因为,并不真正忠诚的员工才是单位最大的隐患。诚然,我们频繁地换工作,频繁地去找更理想的地方,这当然需要“差旅费”,可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能够因为计较“差旅费”而放弃吗?

  孔子曾经是“不满意现状”的典型,所以他才会周游列国,否则,以他老先生的口才,在一个穷地方教一辈子书也就足够了。可是如果真的那样,他还会如此永垂不朽吗?遗憾的是,中国千百年封建皇朝,虽然推崇孔孟之道,却恰恰是背离了孔子“不满意现状”的精神精髓,试图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一套说教,来存天理、灭人欲。正因为统治者一直试图“灭人欲”,也就势必导致中华民族的精神健康受到严重创伤,阿Q就是这样诞生的。今天,我们敢于“不满意现状”,正是因为时代进步了,国家进步了,我们不愿意再阿Q,我们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良心,我们不愿意放弃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因为我们“不满意现状”,我们才能绝不懈怠地执着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民生幸福等,社会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

  可见,超过八成的年轻人“不满意现状”,这恰恰是体现了时代和国家的进步,表明改革开放“令人满意”,它使国人在开放中放眼看世界,在改革中打破一切迷信和权威,极大地改变了民族的精神状况,塑造了更加真诚、更加自信自强、更加坚定、更加敢于追求理想的新中国人。超过八成的年轻人“不满意现状”,这恰恰是蕴涵着全球化背景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机勃勃、寻求改变、追求理想的良机!

  所以,请专家们放心,我们不是跨掉的一代,也不是迷惘的一代,我们恰恰是改变的一代、希望的一代!

2007年8月3日星期五

中国最大的敌人是全民道德的沦丧(zz)

中国最大的敌人是全民道德的沦丧

作者:蔡慎坤

有学者认为当今是中国五千年的盛世,如果单纯以物质财富来说,似乎可以称得上,但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渐渐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人心不古。

目前中国的情况是经济催生道德的堕落。现在国民经济逐年上升,道德逐年下降,正好成反比,到处都是拜金主义。我们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与便捷、自由与进步等“市场红利”的同时,也越来越严重地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在逐渐增多。其中,赚钱方面,什么钱都敢赚、都要赚,只要能赚钱,就可以不择手段;另一个是花钱方面,想尽办法逃税避税,尽量压低甚至克扣个人工资,环保项目不肯投入,公益事业难觅身影,奢侈品消费却异常红火。

中国社会现在是道德沦丧。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不是台湾,更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全民道德的沦丧!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已荡然无存,造成现在的种种社会生活混乱无序。目前是中国有史以来道德最败坏的时期。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没有发生过像现在这么道德沦丧、道德败坏的时期,而且道德还要进一步恶化。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古到今,道德在中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牺牲自己以利他人,牺牲个人以利整体的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道德宣传比任何国家都响亮。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当下的中国正在讨论的却是建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去建设更高的毫不利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人的道德是怎么败坏的?从表面上看,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始的。如果道德沦丧是市场经济的道德特征,我们宁愿不选择市场经济。但事实上,为什么西方任何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出现如此道德沦丧的情况呢,显然,认为市场经济是根源的论点站不住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但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社会的道德伦理机制。几千年来,中国从没有进入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国的道德传统完全是建立在儒家道德基础之上的,现在我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我们的道德伦理教育要么停留在以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阶段,要么祭出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法宝,但这些道德教育都解释不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各种现实,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和矛盾的道德教育显然不能再作为支撑整个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基础。

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了几百年,而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经济学家,但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亚当·斯密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国富论》)。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被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的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却长期未被我国思想理论界所关注,而这两部巨著也正是西方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基础和伦理学基础。

据说,19世纪末日本的明治天皇为了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派人向英国取经,发现了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两本书:《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并将这两本书带回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明治天皇借鉴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并结合日本国情治理国家,日本逐渐强大了;而中国呢,辛亥革命前,严复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国富论》,却把《道德情操论》留在了英国。“五四运动”期间,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西方的各种理论学派和著作大量涌入中国,但奇怪的是,其中竟没有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学基础著作《道德情操论》,由于思想理论界对《道德情操论》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直到今天,中国也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观。中国最早《道德情操论》的中译本是在1997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被整整耽误了96年,这实在是中华民族之不幸。

为什么说《道德情操论》建立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呢?因为亚当·斯密在这部伦理学巨著中揭示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说明了商业产生自由和文明的基本原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不了解,则不可能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进程。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18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西方传统的道德学家们仍坚信“贫则德高、富则腐化”,赞美古代社会为有德的社会,近代商业社会则是“奢侈、堕落”的社会。当时的学术界及社会舆论,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是否会堕落。当时大多数的“有识之士”皆认为:商业化的发展必将使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衰败,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衰退。

亚当·斯密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与传统道德学家们完全不同的看法。亚当·斯密首先指出: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交易主体皆基于“利己心”而行动,它还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心理驱动力。然后指出:“美德就存在于对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的的追逐之中,而节俭、勤勉、诚实等美德一般是从利己的动机中养成。”

亚当·斯密将其伦理学研究建筑在激发利己心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仁慈、利他主义等都是不稳定的、偶发的、非持久性地心理驱动力。面向普通的人们,传统的道德说教方式----树立圣人、英雄人物,以其所谓的先进事迹教育大众的方式无济于事,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不过是不正常的、特例而已。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无需道德说教,市场化过程本身就是培育并实现良好道德、伦理的场所。它不仅拥有自动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经济力量,还具有自动调节人性,使之趋向公益的道德力量。

亚当·斯密还提出,自由和独立的人格是自然产生美德的两大条件。随着商业的发达,市场社会的国民在经济上自立为生的过程中自然会具备道德涵养,勤勉、谨慎等美德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相反,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下,家丁、佣人因其人格不独立,必然会道德败坏。

1831 年,一位年仅25岁的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在对美国进行了几个月的考察后,在《论美国的民主》这本经典著作中无限感慨地谈起美国的民主。在那里,几乎没有人作一心为公、自我牺牲的说教,但是人们相信牺牲精神对牺牲者本人和受益者的价值,而且决不乏牺牲精神的表现;人们也绝口不谈德行是美好的,但是人们坚信德行是必要的,而且每天都按此信念行事。所以,尽管美国人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拼命追求财富,但却很少乱来;他们的理性虽然不能抑制他们的热情,但却能指导他们的热情。这就是亚当·斯密道德理论实践的最佳例证,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亚当·斯密理论的典型实践者,因此其国民道德水准、伦理意识普遍较高。

理解了亚当·斯密的道德伦理学,也就不难理解美国的民主,不难理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将数百亿美元巨额财富捐献给社会的慈善行为,他只不过按照亚当·斯密所奠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事,钢铁大王卡内基、“股神” 巴菲特的慈善行为不也是对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忠实履行吗?因为在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中,富与德(物质富裕与道德)同时实现的最终结果就是:市场社会的国民富而有德,因为国民在追求富裕的过程中进行了道德修炼。

跟儒家思想在中国一样,亚当·斯密的原著虽然比较晦涩难懂,但其伦理思想在西方的影响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亚当·斯密的学说成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主流道德伦理标准,已经渗透到每个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骨子里面。这些国家的政府就是要让所有的国民,包括从婴儿到老人,清清楚楚地知道,作为一般的国民,不需要太高的道德要求,只要遵守法律,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来追求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富裕与道德就可以同时实现。

作为市场经济的圣经和商业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亚当·斯密的道德伦理学说已无须冗言论证。但由于中国社会的主体人群长期以来对亚当·斯密道德哲学的了解甚少,在这种背景下,亚当·斯密的商业道德哲学能否结合中国的国情,逐渐形成新的市场经济社会条件下的道德标准,尚是个未知数。

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有很大的虚伪性,其伦理学原理上存在着根本缺陷:虚伪地否认人类本性,否认人具有“利己心”这一不可改变的基本事实,所以难以让普通民众信服。更大的问题是,中国从没有进入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社会,所以中国原有的任何一种道德哲学也无法解释商业社会的各种现实,很多道德说教甚至是与现在的市场经济完全矛盾的,所以主张回归道德传统的论点可能会使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念更加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选择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但是,我们仅仅借鉴了市场经济的硬制度,却没能借鉴市场经济的软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没有跟上,造成了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一手软,一手硬的局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使得原有的价值观没人信奉,而新的价值观又没有形成。所以今天中国社会的道德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传统的、没落的连同新生的许多道德观念混杂在一起,尚没有形成被普通大众信服和接受的主流道德标准。缺少适当的道德理论引导,又失去了宗教信仰的道德约束作用,中国人也就无所畏惧,不择手段地追求起自己的利益来。

按照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国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富与德(物质富裕与道德)同时实现的前提条件并没有出现。特权阶层依靠制度缺陷和社会不公迅速致富,大量没有经过道德修炼过程的暴发户成为社会道德沦丧的毒瘤,他们使整个社会倾向于投机取巧而非勤劳致富,这些都是违背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商业道德伦理而种下的恶果。

亚当·斯密的理论在几百年前就很好地解释了商业社会中道德败坏和腐败产生的根源。他认为妨碍人们勤劳工作、阻止人们实现生活改善愿望的制度就是社会道德堕落的根源。例如:特权、垄断、管制、保护等制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不仅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自然运行,而且还造成了商人的腐败和堕落,它使商人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投机取巧而获得垄断和超额利润上,导致腐败的产生和社会道德的败坏。“如果取消了特权、垄断、管制、保护以及暴利等,……则商人阶层亦会非自愿地被引向努力、节俭、正直等道德领域”。从封建遗制看,诸如限制劳动和资本自由移动的法律(居住法、学徒法等等)皆妨碍人们的勤勉、正直。诸多封建性特权(如长子继承法、永久所有权等)皆妨害人之本能—节俭。显然这样的制度一旦废除,则依人之本性,自然会勤奋工作,节俭为生。

选择了资本主义并不等于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主要看这个国家市场的自由竞争程度。从这一点上来看,俄罗斯和南美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目前也不是市场经济社会,而这些国家的国民道德水准也不尽人意。可见,如果中国消除不了特权、垄断以及不劳而获的各种根源,让社会中的特权阶层继续依靠权力和关系去掠夺财富,而不是让国民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去追求自己的根本利益和幸福,并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商业社会的道德伦理观,目前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的混乱状态就难以改变,也就无法防止整个社会的道德下滑。

在纯理论意义上,就像吃饭之于人类是一个生存必须,道德之于资本也应该是一个生存必须。这正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的,“凡是能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的也都能增强企业实力,带给企业繁荣与利润。”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本是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的,企业在给自身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反过来,企业给社会带来损害,也就是在给自己带来灾难,因为任何企业均无可能生存于真空之中。

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杨鹏:精英、民粹与中国未来

● 杨鹏

改革三十年,真是乾坤倒转,有人喜欢有人愁苦。展望未来,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安心有人紧张。谁都知道要有大变局,但又不知会如何变,对未来的不确定的紧张和阴影,弥漫在社会中。学术界今天的争论,不是吃多了撑的没事干,不是纯粹无聊的斗嘴取乐,而是一种价值战争,是争夺话语权、争夺人心、争夺未来塑造权的价值战争。
几十年的不争论,使人们对“主义”这些概念已有些烦了,觉得空洞无物。而且,在座的多为商界人士,大家对理论界和媒体争论的这些理论问题,也往往不感兴趣。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风起于青萍之末”,社会的大变动,往往首先是从学者的争论氛围开始的。从校园、学术讲坛、理论研讨会上吹出的风,与一定的社会大气候相契合的时候,就会演化成不可阻挡的社会风潮,将社会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都席卷进去。当李大钊与陈独秀等学者在北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当时的商人谁会关心这些空洞的东西呢?当时谁会料想到他们吹出的风会产生后来这么大的影响呢?当时实业救国的商人们,谁会料到后来他们的家产会全部被剥夺充公呢?在来的路上,我看到一些楼房上的房地产广告被撒除了,光秃秃不好看,一打听,才知道政府有令,今后不准在街面上做高端房地产广告了,说是刺激老百姓,让老百姓看了不舒服。你们觉得好笑吗?这都是舆论给闹的。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思想风气的变化迟早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不要小看理论的争论和舆情的变化。山雨欲来风满楼,理论和与舆论就是风,政治就是风吹来的山雨。
按会议组织者的安排,我今天到这儿,是来与大家交流关于“原罪”问题的看法。几个月前,我在与几位左翼朋友争论后,把讲话整理出来发表了,叫做《乌有之乡谈乌有之罪》,引来不少争论。针对一些左翼朋友的批判,我回了一篇题为《左派自己要争气》的文章,又引来一些批判。今天再讲“原罪”问题,我不想重复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有过的观点,我今天想换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不再就“原罪”本身进行分析,而是分析“原罪”讨论这种现象本身,分析“原罪”讨论交锋的双方是什么特点,研究一下为什么有人要将原罪讨论之火煽起来,为什么有人认为应当终止这场争论。也就是说,我们从“原罪”讨论的战场中抽离出来,跳出身来,从外面,从上面来看看这个意识形态的战场,看看大家围绕什么在斗法,是谁跟谁在斗法,看看大家使用了什么样的法术。
为了看清这个原罪争论的战场,我们先离开“原罪”这个概念本身,先讲一讲“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这两个极端的对立面。把原罪讨论放在“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之间来看,原罪争论之事不言自明。我感到,弄清了历史上的“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及其在今天的表现,我们对当前的原罪争论就会有一种更为透彻的认识。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是两个对立的极端,而今天中国关于原罪的讨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情绪,其实多少都徘徊在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

半魔半神的民粹主义

近年来,“民粹主义”一词常常出现在学术界的争论中,常常出现在媒体上。台湾国民党连战也说,要民主主义,不要民粹主义,指责民进党是民粹主义。什么是民粹主义呢?学术界关于民粹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我们不用去重复学术界那些定义,我们来看一看今天中国的媒体中所用到的“民粹主义”这个概念。
举个例子,最近的重庆钉子户事件,想来大家都多少听说,媒体几乎一边倒站在钉子户一边。法学家江平站出来说,既然法院已经裁决了,就应当执行,以保障法律的权威。这话一出来,不仅受到许多网民的抨击,也被许多江平自己的学界朋友批评。江平回应说:“我只坐在法律一边。”他的意思是,我不坐在强势群体一边,也不坐在弱势群体一边,法律的原则应当是超越性的、普遍性的、中立的。网民又骂他,质问“江平坐在法律一边,法律坐在谁那边?”江平在回应媒体时说:“强势群体错了,强势不对;弱势群体不对了,也是弱势不对。法律不能说任何情况下都保护弱势群体,这要看弱势一方对不对。如果只笼统问一句你是强势还是弱势的,如果我是弱势你就得什么情况都要保护我,这就麻烦了,这就是典型的民粹主义语言,典型的民粹主义思想。我们究竟要民本主义,还是要民粹主义?”这里,江平用到了民粹主义这个概念,江平所用民粹主义这个概念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弱势你得什么情况都要保护我。民粹主义,就是一切按弱势群体的要求来办。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民粹主义的一些原则。
民粹主义第一原则:江平是法学家,他是从法律角度来看待民粹主义的,也许他认为,民粹主义在法律上的表现,就是认为弱势者应得到法律更好的照顾,法律的天平应当向弱势者倾斜,而江平并不认同这样的民粹主义法学观,他认为法律应超越于贫富之上,贫富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当然,反对江平的人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首先是中国社会不公平,法律本身就是由强势群体制定并向强势群体倾斜的,法律本身就不公正。江平说要尊重法律,就等于是优先保护强势者。按批评江平的人的标准,法律不公正,不能用法律来裁决,那要依靠什么呢?从这些批判性文章来看,许多人认为要依靠正义的道德,依靠基本的良知,依靠公众舆论的指引。正义在道德良知之中,不在法律制度之中,裁决社会矛盾,要以道德良知为标准。道德良心判断,高于法律判决。大家注意,这是民粹主义的第一原则,正义在道德良知之中。
民粹主义第二原则:除了这第一原则之外,民粹主义还有第二个原则,这就是道德良知在普通民众之中,甚至只在普通民众之中。愈是社会底层,愈有道德良知。社会是分层的,而道德良知是有重量的,自然下沉,沉积在底层的社会人群之中。越往上层走,道德良知愈是稀薄。这第一原则与第二原则相结合,就有一个推论:道德在底层大众中,底层大众的裁决就是正义。要想成为有道德和正义感的人,就得到民众之中去,尤其是到最底层最苦难的民众之中去。
民粹主义第三原则:但是,底层大众是分散的,没有组织,怎么办呢?那些有道德良知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圣徒得到民众中去,去动员和组织,将民众组织成一个整体,来摧毁或改造这个不公正的世界。走向底层大众,与底层大众相结合,政治圣人与底层大众形成合力,这就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个原则。政治圣人与底层大众结合起来了,形成合力了,如何去改造世界呢?这就是以众暴寡。反正底层总是多数人,上层总是少数人,底层的优势就是人数,要发挥出多数优势,以众暴寡。
民粹主义第四原则:这就形成民粹主义的第四个原则,多数人的暴力反抗原则。只要是多数人做的事,那怕是杀人放火之事,都一定是出于正义的动机。近年来,吴敬琏、江平、茅于轼等学界泰斗,都不同程度享受了被网民“以众暴寡”的滋味。好汉难敌四手,单个网民一篇批判性的文章,远远比不上这些知名学者文章的影响力。但几十上百个网民一起上来围攻,声势就不同了。坚信只要是多数人多数意见,就一定正义。群众运动,总是代表着正义的方向。当年共产革命如此,当年法西斯也如此。
我在此重新总结一下民粹主义的这四大原则:道德良知,底层大众,政治圣人与底层大众相结合,多数暴力反抗。民粹主义的英文词,好像是popularism,意思是民众主义,但中国的翻译很传神,叫“民粹主义”。“粹”就是“纯粹”、就是“精华”,顾名思义,“民粹主义”就是那种“唯有民众才是纯粹的,才是社会精华”的主义。它是反精英的,它认为精英的道德不纯粹,精英不是社会精华。
我这样来总结民粹主义,也许学界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看法没关系,这只是我自己理解的民粹主义,而且我认为大体反映了民粹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说到这,想来大家已经得出了结论,这不就是早期共产党吗?对了,一点不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也可以视为民粹主义情绪的一种表现。当年共产革命的重要基础,就是民粹主义。要让底层民众跟着自己干,首先得把他们捧上天,“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毛泽东不仅在道德上蔑视社会上层,“粪土当年万户侯”,他甚至认为知识愈多愈反对,人类的伟大发明和创造都来非知识界人士。他还说,杀猪比读书难,猪会跑,书不会跑。会杀猪的劳动群众把知识分子聪明能干多了。建国后,把资本家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把知识分子赶到工厂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民粹主义的实践。
作为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民粹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别尔嘉耶夫曾指出:“民粹主义是俄罗斯的特殊现象……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70年代的革命者都是民粹主义者。把人民看作真理的支柱,这种信念一直是民粹主义的基础”。“全部的俄国民粹主义都起源于怜悯与同情。在70年代,忏悔的贵族放弃了自己的特权,走到人民中间,为他们服务,并与他们汇合在一起。”许许多多的伟大人物,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民粹主义思潮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民粹主义思潮最初起于文学家,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赫尔岑。他们对底层民众充满怜悯与同情,他们描写到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罪犯和穷人的苦难,同时描写这些苦难中人身上的伟大情怀和高尚品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杀人犯、妓女、小偷以正面形象出现了,他们的痛苦、忏悔、良心等呈现在读者面前。民粹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中,社会上层表面光鲜,实质道德败坏、虚伪冷漠、腐败透顶,社会下层表面污秽,实质品德高尚、宽容人道、富于信仰与牺牲精神。社会就是地狱,有权有势者就是魔鬼,真理、信仰与最穷苦人的同在。拯救社会,不靠那些上层的坏东西,而靠民众的觉醒与反抗,靠将底层道德上升为国家道德。这是一个持续近百年的思想运动,也可以称为穷苦人形象塑造运动,底层逐渐被神圣化,笼统的“人民”这个概念逐渐被推上了神坛,成了真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与人民对立的社会精英阶层就成了魔鬼。社会进步,就成了人民推翻精英统治的进步。

俄国革命一声炮响,不仅送来马列主义,更送来了根基深厚的俄国民粹主义。“高贵者最卑贱,卑贱者最高贵”,“人民万岁”、“到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教育”、“知识分子是臭老九”。除了俄国民粹主义的影响外,民粹主义在中国迅速成长起来,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有关。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构成的,儒家是等级文化,而道家和佛家都有浓厚的反等级的民粹主义色彩。佛、道皆讲平等。佛教禅宗说“人人皆佛”,这就拉平了平民与精英的距离。老子称当时的社会权贵阶层就是强盗头子,“服文采,佩利剑,财贷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道家庄子说:“圣不人死,大盗不止。”那些所谓的上层圣人不死光,大强盗横行的现象就不会终止。圣人就是大强盗。

中国文学界有民粹主义吗?过去毛泽东时代的文学,可以说都是民粹主义的。今天中国的文学,民粹主义色彩的也不少。我推荐一篇小说,叫做《霓虹》,作者是曹征路,发表在去年《当代》杂志上。它描写妓女的生活。一位叫倪红梅的绢纺厂工人,曾任过小组长、团支书、得过先进生产者荣誉,国企业改制下岗后,没有出路,为养活生病的母亲和供孩子上学,当了妓女。小说描写了倪红梅心底的苦难及她对世界的观察感受,写得很好,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我们出卖的是肉体,不是灵魂,那些上等人不如我们,别看他们又有思想又有理论。”里面描写的上等人,全是混蛋和强盗,底层人是善良的人。里面描写到因有一位妓女朋友被客人欺负,倪红梅组织了维权行动,得到了过去工厂工友的支持,“热泪就像被憋得太久,是那么突然地往外一喷!这就像猛然走进一部老电影里,我们迎着高压水龙,迎着让人窒息的无可诉说的悲痛,还有像鞭子一样抽下来的暴风雨,劳苦人拉起了手,唱起了歌。这是孤雁追上了队伍,是溺水者看见了海岸线。”妓女维权成功,得到了补偿,“最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一个人,有尊严的那种人。”这小说很感人,充满了对“下等人”的理解和同情,充满了对“上等人”的蔑视和愤怒,这种风格,正是当年俄罗斯民粹主义文学的风格。这种文学塑造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自称“下等人”的那些人玩命造反的社会心态。
民粹主义是半神半魔的。说它具有半神色彩,因为它是对社会压迫和苦难的感受,是对不公正的腐败的现实的抗争,它将社会底层大众卷入到政治中来,对结束不合理的压迫与剥削,对消除社会的不公具有具大历史作用。在这个意义上,除了民众暴力这条外,我认同民粹主义的许多说法。民粹主义也具有半魔色彩,是因为它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是错误的,是有破坏性的,最终是伤害劳苦大众的。它只讲群体统一而忽视个性自由,不明白一切发现发明都基于个人的自由灵感。它视革命道德至高无上,以为可以通过群众的道德运动来改造人性,净化人性,而不顾人性千年不变的事实,不顾社会的法治建设。它崇尚大从的暴力反抗,对和平和秩序是一大威胁。人性会改变吗?如果人性改变,就没有文明延续了,我们就读不懂几千年前的著作了。读读诸子百家和二十四史,你说里面有人性改变的内容吗?人就是人,人性就是人性,我们不能用政治力量来塑造人性,而只能改变管理人性的办法。另外,它追求平等而否定社会合理的多极分化。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就没有进步,而竞争是要讲输赢成败的,是一定会分出层级来的,所以公平竞争下的社会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现象。民粹主义更多是激情的、浪漫的、叛逆的、破坏性的力量而不是理性、秩序和建设性的力量,它表现上是激进的,而在骨子里面,它是害怕正常竞争的保守力量。民粹主义的人性道德光彩只在夺权斗争之前闪现,而夺取政权后,人性的贪婪邪恶在极权下会得到更可怕的放大,它的魔性就彰显了出来。民粹主义的制度性倾向,在共产主义运动甚至法西斯运动中曾有过实践,多少应了伟大思想家老子说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洞见。
近百年俄国和中国痛苦的政治实践,使无数闪动着道德神圣光环的伟大政治人物走下了神坛。当神圣的道德面具被历史残酷地撕下来,人们才发现,道德并不具有重量,它不会只是下沉到底层,以人民的名义发出的声音,未必就是真理的声音。人性是半神半魔的,底层大众也是半神半魔的,“人民”也一样是半神半魔的,那些将“为人民服务”天天挂在嘴上的政治圣人们,一样是半神半魔的。神化或妖魔化精英,神化或妖魔化民众,都不是真实的态度,而是出于政治的蛊惑。我对一切政治蛊惑都是警惕的,都是厌恶的。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既不是纯粹的圣人,也不是纯粹的魔鬼。好的制度是发挥人的善良与神性的部分,坏的制度是发挥人邪恶和魔性的部分。把希望放在一批被神化被圣化的领袖人物身上,由他们来实现正义,由他们来塑造一个梦想世界,那是大错特错。给了他们不受制约的权力,他们就会变成魔鬼,这些魔鬼不仅会伤害精英,也会伤害民众。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新民粹主义,属于好了伤疤忘了痛。或者,他们本身就是魔性的蛊惑,只是利用百姓来谋取他们自己的政治权力。
人是容易忘却的,被历史扯下神坛的民粹主义,今天仍有人拼命要将它抬回神坛去。而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正,继续刺激着民粹主义的兴起。历史说明,民粹主义对摧毁极权的、特权的、腐败的旧制度是有正面历史意义的,但民粹主义对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有法治秩序的新制度,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有没有办法只要民粹主义的合理抗争的神性部分,而不要它非理性的、群众性歇斯底里的、极权暴力的魔性部分呢?

有没有办法呢?中国人早就创造出来了,这就是目前风起云涌的维权运动。维权运动,是被污辱被伤害的人的抗争运动,它保有民粹主义的活力,但它却坚守在理性的、和平的、法律化的界限之内,它表现了人的神性却控制住了人性中的魔性,它是民主主义的,而非民粹主义的。某种程度上,只要民粹主义的第四个原则,暴力原则不启动,我是认同民粹主义的许多判断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欢迎和支持一切来自底层的抗争,只有这抗争不采取砍人杀人的手段,就应当欢迎和支持。只要不选择基于道德自大的暴力与极权,我认同民粹主义的其他许多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可以称自己为非暴力非极权的民粹主义者。

半神半魔的精英主义

与民粹主义相对立的,是各种形式的“精英主义”。什么是精英主义?精英主义认为,是天才和英雄在创造历史,大众只是跟从者和模仿者,不鼓励精英,不保护精英,社会就无法进步。精英得到发展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使社会发展,从而最终带动更多的人发展。在这个意义,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说法,就是精英主义的说法。江泽民“三个代表”,更是精英主义的宣言。劳苦大众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所以不能成为社会的领导力量。左派骂邓小平和江泽民悄悄颠覆了毛泽东思想,这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中国改革以来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精英主义重新替代的了民粹主义。

相对系统的民粹主义,主要发生于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是平等主义理念与现实苦难群体存在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所激发的激愤情绪。比起民粹主义来,精英主义可算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就是从精英主义开始的。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柏拉图,都是讲精英治国的。孔子讲道德精英治国,柏拉图讲智慧精英治国。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柏拉图则认为,只有哲学家治理世界,世界才会好。总之,智者要治愚者,强者要治弱者。

改革以来,开始经济建设,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作用突现出来,新形势下的精英主义再次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精英的作用更突出了。中国有个著名作家叫王小波,他是文学领域的自由主义者,他十分讨厌毛泽东时代的民粹主义,讨厌那时的假大空道德主义,他说要当就当知识精英,不当什么道德精英。可以说,精英主义其实已经取代民粹主义,成为社会真正的主流意识。这种精英主义追求,从幼稚园就开始了,争气恐后地要争着当精英,要出人头地,要当名人,要当有钱人,要当科技精英,要当知识精英。学校玩重点学校,企业玩名牌企业,都要当头号种子。曾经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商人和知识分子重新抬头,迅速成为支配社会运行的重要力量。在政府里面,官员也迅速地文凭化,现在没有大学文凭就别想混大官了。其实,无论是政府上层还是商界上层,都知识化了文凭化了。商界里仍有许多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但商界上层读过大学的居多了。
1978年,改革之初,邓小平明白,要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就离开不专业知识分子,应当解放知识分子,邓小平说:“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在当时,这可是一种政治待遇,一种政治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听到这个说法,马上就泪流满面,被工人阶级接受了,不再是另类和贱民了。邓小平说这话,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知识分子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急速提升,他们成为知识精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资本精英,他们不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也不再为是不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而焦虑了。毛泽东时代,结束了市场经济和商品生产,把资本主义尾巴都割光了。改革开放以后,开放了经济竞争,企业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经济精英,掌握着全国城乡一千多万个企业。另外,个体工商户也迅速成长到几千万户。改革初期的崇洋媚外,其实是精英主义的一种表现,崇拜外国的精英世界。
精英主义政策的成果是明显的,经济迅速发展,财富如魔幻般从大地喷涌出来,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各个阶层的物质生活水平都持续提高。但同时,社会矛盾也开始积累,精英们占有了绝大多数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大众被抛到了后面。不仅在经济上如此,在其他领域也如此。分配不公平!民粹主义式的愤怒开始发酵。正在这个时候,互联网扩展了,它为民粹主义愤怒的发泄提供了空间。互联网可是地地道道的IT精英的产品,但它却为大众的声音传播提供了便利。想想这事够荒谬的,精英们创造和控制的互联网,成为民粹主义者表演者的最大舞台!从互联网来看,精英与大众是互助的,但在舆论世界中,精英与大众的对立却不断被强化和塑造出来。是谁在塑造呢?不说大家也明白,这就是各式各样具有民粹主义情结的人们。
民粹主义的四大原则,道德良知,底层大众,知识分子与底层大众相结合,多数暴力反抗,在这些对精英的攻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贵州一官员家人被灭门,网上一片叫好声,“只要是杀官家,我就举双手赞成。”他们可不管被杀的人中有无辜的老人和孩子。他们更不愿听这样的道理:罪刑法定,只有经过公平的法律程序,才能判决一个人的死刑。吴敬琏、江平、茅于轼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不少网民就嚷着“你去死吧!”、“用砖头砸死这几个死老头”。这叫什么话?凭什么来判吴敬琏等人的死刑呢?

可能大家会说,在激烈的经济竞争,能不需要精英,能不崇拜精英,能不保护精英吗?放眼人类历史,放眼世界,一切伟大的发现和创造,不都是少数精英的突破吗?如果大家这样说,是因为大家看到了精英的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一面。民粹主义有维护底层权利,搞高社会平等的正面价值,但它也有破坏秩序,破坏建设的一面,所以我说它是半魔半神的。精英主义也不是纯粹的,正义的,它有神性的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一面,但它也有可能有黑色的一一面,精英主义同样是半神半魔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精英群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精英可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等类别。精英在政治权力、经济收入和社会知名度上,都高于普通百姓。什么是政治精英,官场中的高官群体。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个高位的呢?有的人是因为德才皆备,有政绩的基础。但也有许多人是靠家庭背景、行贿或其他卑劣手段获得高官显位的。经济精英即富人群体,有些人是靠聪明才智、运气和财富创造发展起来,有些人是靠官商勾结以权谋私发家的,有些人是靠抢劫诈骗发家的。知识精英也一样,有的是靠学术成就得名声的,有的是靠官学勾结而占据学界高位的。有的知识精英靠天赋和勤奋获得财富,有的知识精英靠买身投靠、出卖灵魂、欺骗他人而发财。有权有势有财有名的群体,是一个混乱的灰色的群体。当我们用精英的创造和贡献来塑造精英的合法性,来对抗对精英群体的攻击时,我们有时也会感到难堪,当我们拿出几个优秀的好人来当挡箭牌时,我们会知道马上有一堆坏蛋跑来躲在后面。
而且,精英群体也有自我设防的冲动。就像过去挤公共汽车一样的情况,挤上车前,我们大喊让我们上车,当挤上去以后,我们又讨厌别人再挤上来。成功者总有一种抬高门槛,减少竞争的保守冲动。爬进了精英圈,就想固化自己的权益,利用国家权力来压制竞争。前一段时间,电影导演贾樟柯对电影界的成名导演压制年青导演就进行了批判。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都容易走向腐败,政治权力如此,经济权力如此,话语权力也如此。不受约束和监督,精英群体也很容易走向漠视大众、无视苦难的邪恶之路。老子说:“祸莫大于无敌。”这句话对精英群体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不受约束,他们一定会走向特权和腐败,走向剥削、压迫和伤害民众。这几天《南方周末》报道,山西一些地方的煤矿,为了省钱,骗来上千童工,把他们像奴隶一样管起来,只管逼这些孩子干活,不给工钱,动不动就往死里打,这完全是新时代的奴隶制!这些煤矿有后台政治老板,所以政府不出面管理。黑矿主为挣钱,不顾孩子死活。从权力和经济来看,这些官或这些黑老板,他们是社会收入的上层,他们是“精英”吗?我们可以否定他们是精英,但不能否认他们是社会上层吧,这样的混蛋王八蛋,该不该依法定罪呢?如果法律还保护他们,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法律呢?有这样的上层人物存在,就怪不得社会民粹主义兴起了。这是以暴易暴,暴民对暴君,底层暴力反抗的情绪,全是被激出来的。尽管从理性上我们知道,这样的事情,只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建立法治社会来解决,不然,以民间暴力反抗社会黑暗,后果还是伤害到多数人。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得依靠和平的无畏的政治抗争,依靠理性的勇敢的维权行动,但是,民众有这个耐心吗?自由主义者追求自由与法治,在遇到精英群体这个问题是,总是有些困挠,精英群体鱼龙混杂,混蛋一大堆。自由主义者认为,民主与法治才是清除特权腐败与邪恶的正道,但这样的制度还没有到来。
最近,茅于轼先生发表《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一文,引来不少网民措词激烈的抨击,骂茅于轼为富不仁,为虎作伥,为权贵张目,为不公正的现实辩护。茅于轼先生所说的富人,指的是那些创造性地组合生产要素,促进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的企业家。他看到了经济精英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一面,神性的一面,他因此担心中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创造力量被打压和破坏。网民攻击他,骂富人为富不仁违法乱纪,是看到了富人群体中魔性放纵的那些人。民粹主义只看富人的坏处,而精英主义则只看富人的好处,两者都是偏颇的。在这个意义上,从国家精神和法治建设的角度看,民粹主义不好,因为它更关心分配而不关心创造,更长于批判破坏而不长于建设。精英主义不好,因为它更注重保护上层的权利而漠视下层的权利,制造社会的不公与不和谐。中国的社会转型,需要的是平权主义、平民主义,建立人格尊严平等、法律面前平等、受教育机会平等、进入机会平等的社会,我们需要的不是民粹主义的锄强扶弱,而是平权主义的保强扶弱。

在中国这种特权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精英群体的兴起过程总有一种阴影,即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的阴影。政治特权进入市场,通过腐败寻租手段,转化为市场垄断利益,公务员腐败、经济界腐败、学术界腐败的后面,都有一支政治特权之手。政治特权的存在和膨胀,是形成中国不合理的社会分化的根本原因。

我更多讲了精英主义对秩序、法治、创造与进步的正面价值,讲了民粹主义的反抗。但历史上,除了民粹主义的反抗外,有没有精英主义的反抗呢?当然有,精英主义的反抗,精英群体中一部分人反抗另一部分人,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社会上层反抗阻碍历史前进方向的社会上层的斗争。1215年,英国国王被迫签订《大宪章》,这是英国土地贵族造反的结果。精英造反,有一个法治和秩序的内在指向,所以更妥协一些,温和一些。必竟,精英适应能力强,他们在任何社会任时代,往往都不是缺衣少食之群体,他们更温和理性一些。1642年的英国内战,因为有大量贵族精英参与其中,相比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就温和多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如此暴烈,是因为社会最底层全部卷入进来的,所以很暴烈。美国革命不是民粹革命,而是美国的精英们反对英国的精英们的不合理管制,所以美国建国者们建立的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保护精英自由和权益的社会。美国很有意思,它是高度精英主义的,社会崇拜精英,激励精英精神,但同时,美国社会又是高度平民主义的,它的制度不断清除一切特权,清除一切阻碍公平竞争的东西,使平民有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它是承认竞争等级的,但它又是将一切等级开放竞争的。它使精英主义不向特权化发展,也使民粹主义不向暴力化发展。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战争,是典型的民粹革命战争,所以手段极其酷烈。邓小平等人粉碎四人帮推进改革,是典型的政治精英冲突,所以对过去的人和事留有余地,不会造成全社会的暴力冲突。从中国人民整体的利益上看,底层民众的依法维权及精英内部的革命更为重要。极权、特权是中国一切不合理不公正的渊源,这既是对民众不公平的,对真正的精英群体来说也是不公正的,对中国来说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如果精英群体不进行自我区分和推进理性的社会变革,不为清除政治特权和腐败而奋斗,那么精英群体的命运将是可悲的,中国的未来将是动荡的。
讲到这,我回到“原罪”争论上来。原罪争论的两方,一方认为企业家是有原罪的,要清算。一方认为企业家不是有原罪,而是有原功,对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要保护起来,他们属于精英主义阵营。显然,要清算原罪的,属于民粹主义阵营,他们不断妖魔化企业家和知识精英,希望迎来一场清剿富人的政治运动。我个人认为,两者都是神魔各占一半。将两方的神性而不是魔性统一起来,那么我们就需要在中国进行一场门户清理,需要一场民众的依法维权及精英的自觉变革。什么是门户清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清除政治和行政特权,清除市场中不公平竞争的因素,推动教育公平,建立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精英和民众才能真正走在一条路上,也就是说,精英主义有神性,这是法治保障下的自由创造,民粹主义也有神性,这是公平分配,两者神性应当相结合。精英主义有魔性,这是特权垄断,两极分化,民粹主义也有魔性,这是极权暴力,以众暴寡,两者魔性都应被控制。精英主义受到公平竞争的约束,民粹主义应受到法治的约束,这才是一条造福中国之路。

2007年6月9日

(这是杨鹏先生2007年6月9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软实力研究生班上的讲座整理稿。)

2007年6月22日星期五

(Zz)中国人最易犯错的30句英语

1. I very like it (Fault)
I like it very much. (true)

2.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fault)
The price is right.
Note: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在这组句子中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3.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What's your job? (fault)
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Note:what's your job
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顺带说一下,回答这类问题时不妨说得具体一点,不要只是说经理或者秘书

4. 用英语怎么说?
How to say? (fault)
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Note: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决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5.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fault)
Sorry but 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抦 tied up.还有其他的说法:I抦 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 but I can't, I have to stay at home.

6. 我没有英文名。
I haven't English name. (fault)
I don't have an English name.
Note:许多人讲英语犯这样的错误,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可能是语法功底欠缺,因为have在这里是实义动词,而并不是在现在完成时里面那个没有意义的助动词。所以,这句话由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助动词。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习惯是另一回事,请您再说几话:我没有钱;I don't have any money.我没有兄弟姐妹;I don't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我没有车。I don't have a car.

7. 我想我不行。
I think I can't.(fault)
I don't think I can.
Note:这一组然是个习惯问题,在语法上称为否定前置,这就是汉语里面说?我想我不会?的时候,英语里面总是说?我不认为我会?。以后您在说类似的英语句子的时候,只要您留心,也会习惯英语的说法的。

8.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
I don't dance well too. (fault)
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either.
Note:当我们说不擅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英语里面通常用not good at something,英语的思维甚至直接踊跃到:我不是一个好的舞者。

9. 现在几点钟了?
What time is it now? (fault)
What time is it, please?
Note:What time is it now这是一个直接从汉语翻译过的句子,讲英语的时候没有必要说now,因为您不可能问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 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orrow?所以符合英语习惯的说法是: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有一种说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这句话在有时间限制的时候特别合适

10. 我的英语很糟糕。
My English is poor. (fault)
I am not 100% fluent, but at least I am improving.
Note:有人开玩笑说,全中国人最擅长的一句英文是:My English is poor.实话说,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美国人对我说:My Chinese is poor. 无论他们的汉语是好是坏,他们会说: I am still having a few problem, but I getting better.
当您告诉外国人,您的英语很poor,so what(那又怎么样呢),是要让别人当场施舍给我们一些英语呢,还是说我的英语不好,咱们不谈了吧。
另外一个更大的弊端是,一边不停的学英语,一边不停地说自己的英语很poor,这正像有个人一边给车胎充气,又一边在车胎上扎孔放气。
我坚信,先不谈别的,如果您现在就苦下功夫,把这本薄薄的《英语54321》吃通吃透,您的英语水平立即就会迅速的提高。所以您再也不用说:我的英语很poor.
您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我的英语还不算十分流利,但至少我在进步。

11. 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晚会吗?
Would you like to join our party on Friday? (fault)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on Friday night?
Note:join往往是指参加俱乐部或者协会,如:join a health club;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事实上,常常与party搭配的动词的come 或者go。如go a wild party,或者come to a Christmas Party。

12. 我没有经验。
I have no experience. (fault)
I don't know much about that.
Note:I have no experience这句话听起来古里古怪,因为您只需要说:那方面我懂得不多,或者这方面我不在行,就行了。I am not really an expert in this area.

13. 我没有男朋友。
I have no boyfriend. (fault)
I don't have a boyfriend.

14. 他的身体很健康。
His body is healthy. (fault)
He is in good health. You can also say: He抯 healthy.

15. 价钱很昂贵/便宜。
The price is too expensive/cheap. (fault)
The price is too high/ rather low.

16. 我们下了车。
We got off the car.
We got out of the car.

17. 车速快了。
The speed of the car is fast.
The car is speeding. Or 揟he car is going too fast.?

18. 这个春节你回家吗?
Will you be going back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是的,我回去。Of course! (这一句是错的)
当然。Sure. / Certainly.(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of course的频率要比中国的学生低得多,只有在回答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时才说of course。因为of course后面隐含的一句话是?当然我知道啦!难道我是一个傻瓜吗??因此,of course带有挑衅的意味。在交谈时,用sure或certainly效果会好得多。同时,of course not也具挑衅的意味。正常情况下语气温和的说法是certainly not.

19. 我觉得右手很疼。
I feel very painful in my right hand.
My right hand is very painful. Or ? My right hand hurts(aches).?
20. 他看到她很惊讶。
He looked at her and felt surprised. (fault)
He looked at her in surprise
21. 我读过你的小说但是没料到你这么年轻。
I have read your novels but I didn't think you could be so young. (fault)
After having read your novel, I expected that you would be older.
22. 她脸红了,让我看穿了她的心思。
Her red face made me see through her mind. (fault)
Correct: Her red face told me what she was thinking.
23. 看到这幅画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时代。
The sight of these pictures made me remember my own childhood.
Correct: Seeing these pictures reminded me of my own childhood.
24. 别理她。
Don't pay attention to her. (fault)
Leave her alone.
25. 我在大学里学到了许多知识。
I get a lot of knowledge in the university. (fault)
I learned a lot in university.
26. 黄山正在读书。
Samuel is reading a book. (fault)
Samuel is reading.
27. exciting / excited。
28. 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I am having many difficulties. (fault)
I am having a few problems / lots of problems.
29. 请快点走,否则我们会迟到的。
Please hurry to walk or well be late. (fault)
Please hurry up or well be late.
30. 她由嫉妒转向失望。
She was so jealous that she became desperate. (fault)
Jealousy drove her to despair.

2007年6月5日星期二

昨天

昨天似乎是个稍显特别的日子~想下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来看看,可惜在单位不敢~
不知道在遥远的将来会不会把青年节推迟一个月呢?

2007年5月22日星期二

终于,我选择了放弃

六天,我为了这份offer足足考虑了六天。自己想得太多了,有现在的工作,有自己的性格,有日渐年迈的父母,有未来的各种可能...一种种的假设和可能在脑子里徘徊,把思想牵来扯去,我自己都记不清究竟作出过多少次不同的决定~但最终,我停在了银行的门口,拿着那份心仪已久的offer,终究没能迈进门去...

对我而言,放弃,实在是个心痛的决定,毕竟我此前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它,它载着自己对将来怀着无限的憧憬,载着的是自己的一个梦啊~然而当梦想真的照进了现实,我的多虑却把它鞭笞得体无完肤~谁说冲动一定会被惩罚呢?有时候,冲动未尝不是一种机遇,一种解脱。

再见了香港科大,即便我从未见过你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好想拈朵花然后开始摘花瓣,去,不去,去,不去.....越想越复杂,越想越不知如何取舍,
头好大...

2007年5月14日星期一

春游回来了

回来发现blogspot又被封,封啊封的,习惯了就好了...不提。可惜在武当山拍的pp放上来没人看得到了,哎呀呀~组长,快把照片传给我!

怎么告诉领导要离开的事呢,真麻烦啊,领导对我们都挺好,怎么说出口~~况且正在招聘,告诉得晚了会给人家的招聘工作添很多麻烦~~难怪说大人活得很累,还是当小孩好

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

赌局

又过了4年,又是场赌局,押大?押小?
第一次是高考,当时的选择可能不算明智,但并不因此后悔
第二次是保研,很难说那次是否选择正确,不过结果现在看来是用3年的时间换了个学历
第三次是现在,这次要付出的是相当大量的金钱和一份安逸的工作,相比而言,也是赌注最大的一次。
谢谢那些给我建议的朋友,不过有些事不去试一试,我不会死心的~希望若干年后我再看见这段话的时候,自己依然不会后悔!

2007年5月9日星期三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zz)

Ⅰ、多积累一些常用的、精彩的词、短语、句子。

1.积累一个词,应该要同时掌握这个词的用法。记单词不能光记它的表面意思,而应深入了解它的适用语境、常用搭配、习惯用法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一个词。例如“Actually,no rules of the game states you must do anything”这个句子中,查字典了解到“state”一词意思是“表明、说明”,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法之一是“…state…”。以后在写作中要表达“考试中取得高分表明你学习取得了很大进步”便可翻译成“The high marks of the tests state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studies”。

2.对一些精彩的句子应摘抄下来,熟读成诵,并有意识地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里说的“精彩”,并不是专指那些生僻的、羞涩难懂的句子,而是一些表达方式新颖、生动形象的句子。例如《The Climate & Clothing of the UK》一文中有一句“September may find you eating your lunch on some grassy spot in the sun one day and trying to shelter from the rain under an umbrella that has turned itself inside-out in a howling gale the next!”这个句子尽管长却不难理解,正是由于其倒装句式的妙用。假如将它变成一般性的陈述句便是“In September you may be eating lunch on some grassy spot one day and the next day you may be trying to shelter from the rain under an umbrella that has turned itself inside-out in a howling gale.”这样的陈述句就显得单调枯燥。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习作之所以读起来更有味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变换句式,避免重复哆嗦。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这样的精彩句子,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便可摆脱那种“单一陈述”型的模式,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活力。

Ⅱ、恰当运用过渡词


恰当运用过渡词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过渡自然,避免脱节现象。时间上的衔接词有“then、as time goes by、day after day、gradually、finally”等,表因果关系的有“as a result、because of、thanks to”等……


对于这样一段话“Usually if you read the weather forcast in the newspaper,it will help you to predict how the day will turn out.But it's not so in Britain.”应用连接词“contrary to ”和变换一下句式,将其变为“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reading the weather forcast carefully in the newspaper will not help you to predict how the day will turn out”则显得更简洁、更紧凑。可见恰当应用连接词和变换句式可以收到“以少量词表达出丰富意思”的效果。

Ⅲ、恰当运用修辞
众所周知,恰当的修辞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我们高中写的大多是记叙文,这就有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有这样一幅图画,上面画的是一块从一个下水渠口飞出的一块西瓜砸中小明(肇事者,是他扔西瓜下下水渠的。但是下水渠里有修理工,他也把西瓜扔了出来。)多数同学描述为“Xiaoming was hit by the piece of water-melon”或“The piece of water-melon hit Xiaoming on his head”。若用上比喻拟人修辞,则可描述为“The piece of water-melon,like a flying bullet,whose target was Xiaoming's head,jumped out of the cloaca(下水道) and hit exactly on its target.”
显而易见后者更生动形象。

总的来说,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必须多精读、泛读,积累精彩的单词、短语、句子,并尽可能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多模仿一些原汁原味的文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2007年5月6日星期日

五一长假

这个长假,心情不太好,郁闷的一个假期。初定的所谓计划没有真正实施过,和家人处得也不是很好,连游戏也没有碰过。

堂姐和姐夫从日本回来探亲,不过没了很久以前那种想和她聊天的意愿,显得很陌生。这种感觉很早就有了,只是不很清楚因何而起,大概太久没联系的缘故吧,谁知道呢~ 2号陪他们夫妇去了光谷的万科小区看房,随后她帮我挑了几件T恤,挺好看的,想敲诈,未遂,呵呵,nothing special

在淘宝上买了块手机电池,今天收到货了,挺迅速方便的。只是事先拜托过他人帮买,麻烦了人家却又自行其事,万分抱歉。

叔叔病了,现在还在住院,没有查出病因,不过人显得好多了。本想谴责几句医疗体制和医院的话,想想也改变不了什么,现在也没那个心情,还是算了。

一会儿高中同学婚礼,自己向来不很喜欢那种陌生人过多的热闹场合,不过既然收到请帖,还是去吧~该走了

五一长假,还剩2天~~麻烦的生活

2007年4月30日星期一

环境的悲剧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长江源头已经枯竭到可怜的程度,冰山雪线退缩,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如果中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于是给日益恶化的长江资源雪上加霜。

  据《联合早报》报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两千九百米至四千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

  中国著名环保人士杨勇,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对长江源头及流域进行历时一百八十天的考察,总行程两万公里。二十年前,他也是长江漂流探险队主力队员。他在北京接受本报电话专访时说,与二十年前他所见到的长江源头相比,今天长江源头自然条件恶化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杨勇住在成都,这次到北京就是要将这次长江源头考察发现的最新情况汇报给中央有关负责人。他表示,目前类似他这种独立人士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不通畅,即使表达了意见,由于触及一些利益和政策,往往也被忽略。即使这样,他还是要为保护长江奔走呼号。他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职业探险家,环境地质高级工程师,在青藏高原进行江河探险二十年,自称为体制外科学家,不少户外著作都将他列为中国探险第一人。

  二十年后,从新回到长江源头,他发现了什么呢?他用沉重的语气说:“长江源头已经枯萎到可怜的程度。在夏季,庞大的河床中,只有一小股细细的水流,周围已经被大片的沙漠包抄过来,很多地方的水永远断流,形成一些死湖。死湖慢慢变成咸水,这个地方就随之慢慢死去。”

  “这个源头地区,一些城镇因为缺水已经搬走,沿江已经有一些死城。而新城也面临缺水的困难。就在这样可怜的长江源头上,还将有七座水电站落成。其实,很多修好的电站因为没水已经成了死电站。长江源头的冰川退化,沙漠扩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对已经脆弱的长江源头生物带来毁灭性灾难,甚至威胁长江中下游的安全。”

  二十年前,他和长江漂流探险队在长江源头立了一块纪念碑。去年,当他旧地重游时,发现纪念碑离现在的源头有三百米距离。在长江上游的通天河,他们有两天没有见到水。挖来的积雪融化后有一半是黄沙。

  他说:“万源之流的长江恶化成这个样子,现在令人难以想象。”他说,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长江源头地质背景复杂,属于地震带,南水北调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会给已经脆弱的自然环境带来很大影响,风险极大,必须谨慎。

  他认为,长江中下游集群式地建设水电站,本身就是一种无序强度开发。如果在上游再展开南水北调工程,无疑是给长江水利资源和周围的环境雪上加霜,给水资源调配造成更大的矛盾。另外,在长江上游有许多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和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区,如果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就势必破坏这些自然遗产保护区。“这与中国的法律是相违背的,它使得中国法律和国际公约显得尴尬。”



每次上网浏览到有关中国环境的文章,总是不愿意多看,因为绝大多数消息令人感觉悲观、沮丧甚至是绝望。这条消息和长江有关,实在忍不住点开来,毕竟我在的这个城市依江而生,她和长江有太多千丝万缕的联系,长江也陪着我还有我的父辈乃至祖辈一起长大,对这条大河,我一直是有很独特的感情的。可是,这条河流的源头就要枯竭了,我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我分明看见往年枯水时才露出的江滩已经很久没有被水再次淹没了,长江大桥桥墩上的水位线降下去就很少再升上来;我曾亲见洞庭湖的湖水缩退到我站在山上远眺都看不到的地方,只留下一望无际的苔草(后来听说,它们也很快枯萎了);我也看得到在汉水里无可奈何的搁浅的船舶...长江也许快死了,快变成另一条黄河了...我见过黄河,那——也能叫河么?

这听上去很难过是么?可似乎我们的领导者并不关心这些,他们拍了拍他们精英的脑袋修建出了无数水电站箍在长江上,于是我们的高峡出平湖了——洞庭湖干了;他们又拍了拍他们的脑袋在长江的全线修建汲水站,于是北京人喝到水了——汉江干了...当然领导者总是英明的,他们总有着自己的一套华丽的说辞:三峡在发电,北调的水能救黄河。不过我真的不知道,发电的收益能不能抵偿长江上大小湖泊干涸引起的干旱代价,我们的南水北调会不会既救不了黄河,又毁了长江。

可怜的长江的遭遇不是中国唯一的。我爸跟我说,他小时候游泳的江和湖,都是清的,都能看见里面的鱼儿游的。遗憾的是,自我生在这个城市,能遇到的清水水域,除了游泳池,恐怕只有家里蓄水时的大脸盆了。上大学那会儿,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坐火车来往于南北方,沿途所见的河流,不是干得只剩下杂草和黄土,就是漂着令人作呕的白色泡沫。很高兴的是,最近看到的新闻说官方终于承认了无河不干,无河不臭的事,当然也仅仅是承认了而已。

有时候看外国电影,总会惊叹于里面的风景,起码,电影里的河不是黄色或黑色的,可惜的,我没有走进那些画面的机会。我们的领袖,我们的精英的脑袋折腾着,想导演一出和谐的电影,可作为演员的我,更觉得它像是一出悲剧,一出无可挽回的环境悲剧~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4月6日,阴

早上,在单位无聊了一上午,领导开会去了

下午,给工程中心打了个电话问情况,让不安的心平静下来(不知道为什么要不安~习惯性的紧张)。然后去办二代证,派出所的大妈还真够闲的,年纪大了做做这种工作倒是不错。边上还有个年轻的女警,也在窗口后闲得发慌,真不知道她怎么打发她的时间,咳~多管闲事的我。回来路上买了本科幻世界,不过似乎不太好看。

晚上,聊天,和某位不认识的失恋了的武大弟弟瞎聊,然后就有了这些毫无意义的字

2007年4月5日星期四

blogspot再次歇菜

blogspot能够正常访问才不过4天时间,今天又被和谐掉了,白白高兴了一场...难道仅仅只是GFW开的愚人节的玩笑?
令人沮丧的是,通过pkblogs.com/博客名的方法似乎也不行了,通过代理也上不去,应该不是GFW的原因。不过发现了另一方法访问http://www.inblogs.net/博客名,只是不知道这种方法又能坚持多久...害得我不停地修改url,这种猫捉老鼠一样的游戏实在令人厌恶,在这里请允许我鄙视一下GFW和GCD的无耻~

2007年4月4日星期三

为Blogger加入最新评论

折腾了n+n个小时来摆弄这个blog,终于用ps改好了header的图片(有n+3/4n的时间在学习使用ps-_-!!),又添上了最新评论的模块,当然不是原创:
第一种方法见堯@部落格。初试这种方法好像有点行不通,会只在页面上显示“loading”,我ft,折磨我这个完全不懂代码的newbird...和其他正常显示的blog对比,发现改掉代码里的某个变量名就ok了,具体哪个忘记了...但这并不是最糟糕的,当我发现最终的效果并不是我想要的时候,我决定——remove掉这个小模块,sigh,白做功了...当然如果我能懂那么一点点代码的话,或许更改效果并不难~~~~

另一种方法是我从另一高人的blog源代码里找出来的,一个小白寻找代码的过程偶就不废话了,无非是原始的对比排除法,得到的代码如下: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numcomments = 10;
var numchars = 37;

function commentDisplay(json) {
for (var i = 0; i < numcomments; i++) {
var entry = json.feed.entry[i];
var alturl;

if (i == json.feed.entry.length) break;
for (var k = 0; k < entry.link.length; k++) {
if (entry.link[k].rel == 'alternate') {
alturl = entry.link[k].href;
break;
}
}
alturl = alturl.replace("#", "#comment-");

if (entry.content) {
comment = entry.content.$t;
} else if (entry.summary) {
comment = entry.summary.$t;
}

var re = /<\S[^>]*>/g;
comment = comment.replace(re, "");
document.write(entry.author[0].name.$t + ' 说道:<br/>');
if (comment.length < numchars)
document.write('<a href="' + alturl + '">' + comment + '</a><br/><br/>');
else
document.write('<a href="' + alturl + '">' + comment.substring(0, numchars) + '...</a><br/><br/>');
}
}
</script>
<script src="http://XXX.blogspot.com/feeds/comments/default?alt=json-in-script&callback=commentDisplay"></script>


当然要记得把黑体部分改掉~

或许这两种方法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可谁让咱看不明白呢~~

ms还有一些好玩的模块可以添加,继续摸索ing...

2007年4月2日星期一

google是个好东西

用google的产品是从Gmail开始的,在水木上找人要的Gmail蛋。后来发现google竟有这么多的玩意儿,于是就像小孩子得到一张游乐园通用卷,好奇地玩着google提供的各种玩具:gtalk, notebook, page creator...不亦乐乎得很。google的东西很有意思,简约而不简单(xx男装广告语),像积木,爱怎么搭就怎么搭。显然我不是那种搭积木的高手,不过能够DIY的东西总是让人兴奋让人跃跃欲试的。好像是在给google做广告...不过无所谓,反正这里并没什么人来~顺便憧憬一下:将来这里会有很多访问量,然后我就可以用google ad赚钱啦!

等一下,我本来是想说什么的?啊,blogspot在我使用后的第三天解封,是该恭喜一下,希望不要再没事封来封去了,无聊的GFW~

google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当然也不止google

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

我失败了

有些东西,一次抓不住,就永远得不到了...
本来以为,以自己的条件申请hkust的Msc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毕竟有小猪孙涛等人的先例在,况且是自费。不过似乎我错误地估计了今年的形势——非常不乐观,以至于今天向有关方面询问,得知申请成功的机率...很低。其实4个月了,自己也约摸猜到失败的命运,但终究不死心,终究期待着那一点点成功的机会会有一天落在自己头上,直到今天知道一切很可能都结束了。失去希望的失落,被人淘汰的沮丧,还有未早把握机会的后悔,夹杂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2007年3月27日星期二

英汉翻译原理

I. 英汉翻译原理第一讲: 什么是翻译?
【例1】 The history of a tree from the time it starts in the forest until the boards which it yields are used, would form an interesting and, in many instances, an exciting story.(“×”号表示译文有问题,下同)
×树的历史开始于森林中,直到生产为木板后被使用为止,成为一个有趣且有许多事例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上面这句话的原文实际上主要说了两点内容:1、树的历史的起迄时间2、树的历史是怎样一回事【译文】 一棵树,从它在森林中生长起直到被制成木板使用为止,这段历史会构成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故事十分激动人心。
【例2】 There are two regulatory systems which interact. One timing system comes from the evidence of our senses and stomachs, and the periodicity we experience when living in a particular time zone.
×有两个调节系统相互作用。一个定时系统来自于我们的感官和胃的证明,就是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区所经历的周期性。
【译文】 人体有两个相互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一个时间调节系统依据感官和胃发出的信息,依据我们生活在某个时区所体验的周期性规律。
寻找对等词语和结构然后将其串接成句的翻译方法,常表现如下:1、简单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如:
【例3】 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osers in musical history, each of whom creates music in a somewhat different fashion.
×我能看到音乐史上有三种不同的作曲家,他们中每一个人以某种不同的方式创作音乐。
【译文】 我发现音乐史上有三类作曲家,他们各自的音乐创作方式有所不同。
2、较复杂语句的译文似通非通,甚至不知所云。如:
【例4】 The traditionalist type of composer begins with a pattern rather than with a theme. The creative act with Palestrina is not the thematic conception so much as the personal treatment of a well-established pattern.
×传统主义型作曲家始于某种格调而非某种主题。帕莱斯特里纳的创作行为不太像对固定格调进行个性化处理的主题概念。
【译文】 传统型作曲家是从乐式出发而不是从主题出发进行创作的。帕莱斯特里纳的创作不是主题的构思,而是对固定乐式的个性化处理。
3、典型的英语表达形式在汉语无法找到对等形式,翻译无从着手。如:【例5】 Find yourself. Be yourself. Popularity will come -- with the people who respect you for who you are.【译文】 发现自我,如实地表现自我,你自然会为人们所喜欢--为那些尊重你的真正个性的人们所喜欢。
【例6】 Where do you expect Shanghai to be in five years?
【译文】 你预计今后五年上海的发展目标如何?

翻译不是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和语句结构到另一种语言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简单转换,也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种语言中对等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然后将其串接成句的过程。在英汉翻译中,如果把眼光盯着原文的词语和语句结构这些属于语言层次的东西,结果翻译出来的只是一种文字层次的转换,徒具其形,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表达。
翻译究竟是什么呢?翻译的过程就好比交通工具的换乘过程,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交通工具换乘过程:内容 (人员)载体(运输工具1) 内容(人员)载体(运输工具2)
翻译过程:内容 (信息) 载体(源语) 内容(信息) 载体(译语)
比较两者,其共同点有:(1) 两者带有相似的目的:两种转换过程都是为了实现内容通过载体的变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传递。(2) 两者含有相似的基本要素:第一要素内容,在交通工具换乘过程中是人员,而在翻译过程中则是信息。第二要素载体,在交通工具换乘过程中是车辆、船舶、飞机等,转换前是一种运输工具,转换后改为另一种运输工具;而在翻译过程中则是语言,转换前是源语(source language),转换后是译语(target language)。 (3) 两者具有相似的操作要求:第一,两者都要求内容不变。第二,两者都要求过程顺畅
德国译学教授Wolfram Wilss 在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 Methods一书中说:Translation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seeking other words with similar meaning, but of finding appropriate ways of saying things in another language. Translating is always meaning-based, i.e. it is the transfer of meaning instead of form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翻译不只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意义相似的其他词语,而是寻找表达事物的适当方式。翻译始终立足于语义,也就是说,是语义从源语到译语的转换,而不是形式。) 这说明了翻译是语义的翻译,不是语言形式的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的适当方式来表达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种语言中含义相似的某些词语或结构。翻译必须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必须着眼于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换句话说,翻译的基本单位应该是语篇,而不是词语结构。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语篇这样的言语单位,而不是词语结构这样的语法单位。实际使用的语篇有可能是一个句子、一个句段、一个句群,也有可能是一个词语。翻译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用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代替另一种语言与其意义对等的语篇材料。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怀旧

11号-14号,北京,国科图总馆举行战略情报研究培训。其实,真的没有听明白多少,感觉好像我党的例行报告,局长也好,研究员也罢,又臭又长,有效信息量很小。当然这是我作为一个新人的感受,据一位很牛的老人称,她学到了很多,而我们,知识沉淀不够所以不懂~也许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牛老人的报告,我倒是比较受用的,听上去比之前的样板文口号报告简单易懂多了,道理也很简单,概括起来便是“认真+思考”,这是我三天多来在培训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了,呵呵,强于一无所获。

至于晚上,便比白天坐板凳要丰富多彩得多了,北京暂时还是大学同学们的集中营。

临走那天,听说大嘴来找过我,可宾馆前台说我退房了,他便回了苹果园,终究是没能见到,只是后来我奇怪:既然都来了,为什么要再回去...那么不愿去自己的办公室么?你的毕业论文啊~~

老胖:老胖是知道我来了的,他ms很高兴能看到我,说请我去吃云南菜,呵呵,我也好高兴。12号的下午,终于盼到老头子们做完了他们高深莫测而又晦涩难懂的报告,从总馆溜出来,找到在二楼看图片展的老胖。这家伙有阵子没理发了,看上去有点生了,不过很快就适应了他的新形象,出租车上就他的头发聊了起来,最终他决定第二天去理理这个创新性的发型。路上堵车,我总是担心赶不及晚上的联欢会--安排有我的节目,虽然我真的不想在这帮老头子面前表演,不过谁叫咱嘴馋呢~云南菜~其实是云南菜馆,我们没怎么点云南菜,但都挺好吃的,我吃得不多,还好有老胖,不然那么多菜,真的浪费了...七点半回到了总馆,联欢会已经开始了,胖陪我看了看节目,同事们看到我同学来了,挺热情的给我们东西吃,可惜我们吃好饱~八点的时候,胖要走了,我嘱咐他第二天记得联系大家一块儿出去唱唱歌,我的手机不能漫游没法联系,真是麻烦...遗憾的是,第二天等我再问时,老胖说他忘记这事了,唉,贵人多忘事,没办法...只是太可惜,见不到大家了...

唐琳 小智 皮皮:寒暄,寒暄,还是寒暄。感觉挺好的,只是具体情形现在有些记不清了,是这样的。

手机

呵呵,写迟了~
其实是要写上周末DIY手机的事,迟了两天,嗯,补上补上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以前总觉得DIY手机很麻烦的样子(不过也确实很麻烦...)。打开一个个论坛,里面的方法步骤高深的不得了的样子。亲手做起来才发现,原来真正技术的活人家都帮你做了,帖在坛子上的帖子和文件都只需要你依葫芦画瓢就好了,这年头真是高手何其多,唯独没有我~sigh,这么写让自己觉得好没成就感....不过呢,看着被装修过的手机界面还是比较开心了,起码不用再忍受移动那无耻无聊的界面,也不用面对游戏被突然蹦出来的“请您购买”几个字中断时候的无奈,爽!

每天都做梦,梦自己可以像X教授那样有操控意识的能力,还能把自己的意识转移到别人身体里去,god~~有这种能力我就是god了~做梦...

颓废——转自msn,2006/11

打开blog,或者说是日记更为贴切,player放出的是Jay的世界末日,里面有句词“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突然发现自己是不是真中了这句歌词的毒,当真把颓废当作美?抑或,自己本性就是慵懒颓废的,凑巧应了这句歌词?

无论如何,总评一下几个月来的工作表现,颓废倒是个不错的形容。

推荐——转自msn,2006/11

入学要推荐信,交钱读也需要推荐信,这是规矩~~~谁让有钱人多呢...意思就是有钱还不行,还得有名~~无名氏谁推荐你??

因此好不容易想清楚钱的问题,又开始操心推荐信,找谁写?怎么找??能找的推荐人都远在山东,本地找谁去?总不能找现单位领导吧~
可是...山东啊~本来想打电话请老师推荐,又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合适,会不会让人觉得太不重视,可去山东...车票钱~还有时间怎么安排,又是麻烦,唉~~还不敢太晚,担心申请递太晚没机会去上学~烦!

什么时候才不会烦??为了以后的饭碗,这两年没少烦~~今天看了凤凰的节目,采访大约是广东的弘法寺里的高僧们,他们的生活就是吃、睡、修行~没有俗事羁绊,当然就不会烦。不过我想我是受不了那种清修的生活的,会无聊,起码,没有网可以上,更没有游戏可玩,嗯,呵呵,不做和尚